[1] 国务院.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EB/OL].(2021-10-12)[2024-10-12].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21/content_5647348.htm. [2] 张春良,刘长红,江帆,等.“多元协同、多维评价”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3):112-116. [3] 林君焕,李金国,杨莎莎,等.产业学院视域下专业建设范式的创新研究与实践——以台州职业技术学院中德学院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29):15-22. [4] 周步昆,许广举,冀宏,等.融合创新视角下应用型高校产业学院的特征、架构与评价[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21(5):35-40. [5] 许艳丽,张钦.智造时代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诉求、困境与选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2,40(9):47-52. [6] 秦璐,董羽.新工科背景下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性研究[J].江苏高教,2022(12):90-94. [7] 张磊,何杰,姚琳,等.以项目为中心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设计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5): 76-81. [8] 成宝芝,徐权,张国发.产教深度融合的产业学院人才培养机制探究[J].中国高校科技,2021(Z1):98-102. [9] 李晓光,袁海军,肖萍萍.应用型高校建设现代产业学院:特征、模式及方向[J].职业技术教育,2022,43(22): 62-67. [10] 黎菲,吴建设.职业教育会展专业“四维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探索——以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23,44(2):18-22. [11] 沈洁,徐明华,徐守坤.现代产业学院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探索[J].中国高等教育,2021(12):56-58. [12] 曹元军,李曙生,朱健.以“五融合”构建高职产业学院“五业贯通”人才培养模式[J].教育与职业,2022(2): 36-40. [13] 尹玉杰,刘允涛.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分方向三段式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26):93-96. [14] 靳玉雪. 基于成熟度理论的新工科产业学院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