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向晖. 双创背景下的职业院校就业指导课教学改革[J].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29(1):99-101. [2] 王华斌,党建波,苗亚静,等.“双创”背景下的就业指导课改革思考[J].文教资料,2019(5):173-174. [3] 裴钰鑫,汪惠芬,李强.新工科背景下跨学科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2):62-68,98. [4] 韩毅强,王景伟,高亚梅,等.生物学跨学科培养方案促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3,6(10):155-158. [5] 傅佐东. 档案保护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产学合作与跨学科融合研究[J].山西档案,2024(3):150-152. [6] 徐景霞,于贺春,张素香.跨学科背景下人才培养实践模式的探究[J].科技风,2024(1):41-43. [7] 张剑. 外国文学研究的跨学科和数字人文范式[J].当代外语研究,2023(3):5-13,161. [8] 王文惠. “文学界面研究”视域下的“文学生态学”新论[J].外语教学,2023,44(1):97-101. [9] 张建华. 从新文化史到俄罗斯学再到新文科:寻找史学与语言文学的结合点[J].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 2023(3):103-109. [10] 廖望. 外国作家研究与本土跨学科文学理论建构——《麦克尤恩的小说创作及其伦理价值研究》评介[J].外国语文研究,2024,10(2):109-112. [11] 刘莉. 英汉学术论文中模糊限制语对比研究:跨语言和跨学科视角[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23. [12] 张锦. 图绘全球史的方法论——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第十一届全国理事会暨“全球史中的外国文学研究”学术研讨会综述[J].外国文学评论,2023(1):235-239. [13] 杨卉卉. 文科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23. [14] 王彩转. 乔纳森·卡勒文论中的“文学性”问题研究[D].西安:西安外国语大学,2024. [15] 杜伟华,张静.“新文科”背景下的英美文学教学研究——评《英美文学素养培养与教学研究》[J].语文建设, 2024(11):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