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王泽,彭天燕,董丙君.地方高校生物类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问题分析与对策探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4,7(20):80-82. [2] 荣利颖,邓峰.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证分析——基于2017年全国研究生教育满意度调查[J].教育研究,2018,39(9):95-102.
 [3] 姚志友,邹雪,王源超.“交叉协同”团队式农科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4(1):9-17.
 [4] 唐彪,张学敏,刘羽田.主持科研项目可以提升研究生科研能力吗?——基于重庆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的实证分析[J].高教探索,2023(3):79-85.
 [5] 时广军. 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的特征与局限——基于江苏省两届“十佳导师团队”事迹的分析[J].高教发展与评估,2023,39(3):49-58.
 [6] 孙增耀,俞昊,崔彦.康奈尔大学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探析及启示[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3(8):76-83.
 [7] 张东海. 理工科研究生“大小导师”的指导行为与指导效果[J].研究生教育研究,2024(6):95-100.
 [8] 向诚,何培.导师团队指导对硕士培养质量的影响——来自某“双一流”高校试点的实证证据[J].研究生教育研究,2024(5):53-62.
 [9] 马翔飞. 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政策导向、现实问题与破解路径[J].研究生教育研究,2024(4):44-51.
 [10] 姬晔. 多学科交叉的创新型研究生培养:要义、障碍与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4,42(9):89-94.
 [11] 戴薇郦,吴立保,祝成林,等.研究生课程感知对学习方式及学习结果的影响——基于3P教学模型的实证研究[J].研究生教育研究,2023(5):27-34.
 [12] 王传毅. 基于问题导向的研究生课程研究——评《研究生课程:现实问题与改革策略》[J].重庆高教研究, 2024,12(6):2.
 [13] 胡莉芳. 教育性与研究性——一流大学研究生课程建设的内在逻辑[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22,43(1):62-69.
 [14] 刘畅,吴瑞林.国际一流大学研究生学科前沿课组织形式及对我国的启示[J].研究生教育研究,2022(1):88-97.
 [15] 刘国瑜. 一流学科建设中研究生培养与高水平科研的结合[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8(6):14-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