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01). [2] 姜华斌.构建创新创业育人体系赋能高职创新创业教育[N]. 湖南日报,2023-06-08(06). [3] 冯金露. 基于TRIZ理论的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实践与探索——以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通州分院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21(10):192-193. [4] 张玉青. 校企合作下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途径探讨[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3,6(9):180-182. [5] 贺书伟,刘湘.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的职业教育模式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24(3):88-92. [6] 王伟,易新.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素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40(33):19-21. [7] 黄远辉,莫媛婷,刘希玲.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证分析[J].广西职业师范学院学报,2022,34(3): 101-108. [8] 金瑾. 高职学生双创能力监测与评价——基于四川省6所高职院校的实证调查[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3(12):208-211. [9] 朱德全,彭洪莉.中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数与水平测度[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9(1):138-152. [10] 李东民,郭文.新质生产力的丰富内涵、生成逻辑与当代意蕴[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24(4):8-13. [11] 杨道建,赵喜仓,陈文娟,等.大学生创业能力结构的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31(20): 151-155. [12] 王洪才,郑雅倩.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测量及发展特征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61(3):155-165. [13] 王学颖,刘馨泽.基于熵权TOPSIS模型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36(1):47-51. [14] 魏敏,李书昊.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测度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8,35(11):3-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