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姜春玲,陈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下实践教学体系与模式探索[J].高教学刊,2024,10(8):63-67. [2] 白建光,屈冉,李海军.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新工科实践教学效果评价[J].高教学刊,2019(1):6-9. [3] 聂显苹,徐颖.创新创业通识课混合式教学的探索[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3,6(1):21-24. [4] 胡佳怡. 项目式学习及其实践困境的突破[J].教学与管理, 2021(31):5-8. [5] 沈纪,席小华.项目制学习在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中的应用——以专业实训课程为例[J].社会工作,2023(5):54-66,106-107. [6] 李明. 高校专创融合教育体系及实践平台建设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1(9):15-16. [7] 刘战合,田秋丽,陈红海.多级联动学科竞赛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12): 77-81. [8] 王大鸷,谭凤芝,迟青山.以学科性竞赛为载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4(2):40-43. [9] 李玉珠,弓秀云,张秋月.技能社会的核心、载体与共同体逻辑[J].职教论坛,2022(1):42-50. [10] 郑刚,张东民,周琼,等.“课程—实践—技能认证—实习”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为例[J].大学教育,2019(7):143-146. [11] 薛红梅,倪健,孙胜娟.“学科交叉、产教融合”实践教学机制探索[J].计算机教育,2024(3):223-227. [12] 周鹏. 依托学科竞赛提升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优化路径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3,6(22): 138-140. [13] 邓志远,朱山立.聚焦技能型社会人才培养:校企协同实践教学的价值、挑战与路径[J].职业教育研究,2024(3): 18-24. [14] 马海寿,裴军鹏,白晓荣.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师范类高校非师范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研究——以青海师范大学社会学专业为例[J].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2(1):75-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