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EB/OL]. (2021-10-12).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 2021-10/ 12/content_5642037.htm. [2] 赵云云. 交叉学科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关系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1):123-125. [3] 刘策. 创新驱动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协同发展路径[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3,6(11): 65-67. [4] 徐博,许德新,邓雄,等.基于科技竞赛的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究[J].高教学刊,2023,9(21):23-27. [5] 刘晓辉. 学科交叉视域下新工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研究[J].山西能源学院学报,2021,34(6): 30-32. [6] 杨洋,乔国通,王青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协同发展的路径优化研究——基于长三角一体化视域[J].中国大学生就业,2023(6):106-112. [7] 胡童. 交叉学科视域下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优化研究[J].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2022,7(1):49-54. [8] 张瑾,陈俭.科教融合视域下地方高校文科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路径研究[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 2023,42(7):16-20. [9] 蒋永荣,韩国成,秦永丽.基于学科交叉培养本科生创新能力的调查[J].高教论坛,2018(4):117-120. [10] 郑政捷. 交叉学科治理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3,41(1):104-109. [11] 高莉,李彪.创新创业教育与工科专业课融合教学模式研究[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22,20(3):61-63. [12] 王秋梅,胡文龙.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22(25):131-133. [13] 朱旭东,薄艳玲.论“强师计划”政策的价值及其实现[J].中国远程教育,2023,43(1):30-39. [14] 董秀娜,李洪波.高校“三全育人”协同机制构建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20(8):148-1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