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钟登华. 坚定高等教育制度自信提升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和水平[J].中国高教研究,2020(12): 5-6. [2] 张大良.新工科建设的六个问题导向[N].光明日报, 2017-04-18(13). [3] 邓正艳,钟福如,洪敦华.“破五唯”背景下本科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策略[J].教育观察,2021,10(38): 72-74. [4] 周石磊,罗晓,岳琳,等.“新工科”背景下,地方应用型高校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常见问题及解决途径[J].科技风,2021(20):169-170. [5] 王静,熊需海,卢少微,等.“新工科”背景下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广州化工,2021,49(22):157-158. [6] 潘五九,李红双,王明海.“中国制造2025战略”下“机械振动学”的教学探究[J].科技视界,2021(22): 56-58. [7] 李娅娜,谢素明,齐鲲鹏.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机车车辆振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J].科教导刊,2022(27):110-112. [8] 吴玲英,李滟波,郭龙.现代大学教育:“结果导向教育”与“产出导向法”[J].现代大学教育,2022(6): 30-38. [9] 刘冰,徐娜.以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推动高质量人才培养[J].中国高等教育,2022(Z3):55-57. [10] 田丽鸿. 基于应用型本科电子信息类专业电路分析课程的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J].高教学刊,2022(20):168-172. [11] 邓海龙,康贺铭.项目教学模式在先进制造技术课程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学,2022(19):110-112. [12] 倪晓昌,杨旭,芦宇,等.新工科理念下应用型工科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2(23):130-132. [13] 汪振华,袁军堂,乔莉.“新工科”背景下高等教育机械类专业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高教学刊,2021(14): 100-103. [14] 姚秀平. 燃气轮机与联合循环[M].第二版.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