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赵治巨,赵素芹,蔡振禹,等.地方应用型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邢台学院为例[J].高教学刊,2023,9(5):141-144. [2] 樊丽明. “3+3”财经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与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15(5):55-58. [3] 贾喜环,刘明秋,杨玉杰.“新财经”教育背景下创新人才的能力素质培养[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22(6):65-70. [4] 冯文丽,苏晓鹏.“新财经”教育改革的概念、特征及目标系统[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21,21(1): 49-53. [5] 刘兵,刘培琪.基于新文科视角的新财经人才培养理念探析[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21,21(3): 16-20. [6] 张希颖,李清.“新财经”建设内涵初探[J].环渤海经济瞭望,2020(11):155-156. [7] 乔榛,吴艳玲.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经济学专业创新发展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21(5):37-39. [8] 李玉菊,朱俞青.一流专业人才培养的科教融合创新实践[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3(6): 124-131. [9] 杨胜刚. 关于加快一流本科专业点建设的思考——以金融学专业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21(8): 35-41,2. [10] 江世银,张杰,毕清波,等.金融学国家一流专业学生创新能力提升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41(33): 7-12. [11] 于明远. “新文科”与经贸类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探索[J].现代商贸工业,2021,42(36):136-137. [12] 孙琛辉.经济学30年:伴随改革开放不断升温[N].科学时报,2008-10-21. [13] 盛宇飞. 经济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21(4):133-134. [14] 李停. 新文科理念下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2,42(2): 41-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