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冯日. 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科技政策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2014. [2] 高见. 打造科技竞赛支撑平台提升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J].科技风,2021(26):3-5. [3] 陈植乔,温运行,卢文慧,等.高校创新创业大赛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证研究[J].商展经济,2021(18): 90-92. [4] 吴维东,张晓然,叶雨晴,等.基于竞赛数据画像的双创教育评价——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数据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22(2):155-159. [5] 黄亚鑫,朱佳斌,张执南,等.科创竞赛对工科大学生创业意图的影响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21(6):68-74. [6] 李玉道,张广玲,尹力,等.以科技竞赛为载体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讨[J].实验室科学,2022,25(4): 223-226. [7] 党杰,吕学伟,张生富,等.依托全国大学生冶金科技竞赛提升冶金工程研究生创新能力[J].中国冶金教育,2022(1):66-68. [8] 陈迅,朱安宏.电类专业本科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提升路径——以新工科为背景、以科技竞赛为导向[J].教育信息化论坛,2021(6):112-113. [9] 李童,杨楠.新工科背景下学生友好型案例教学的理念、构建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1): 29-34. [10] 刘睿恒,叶莹,李晨歌,等.浅析大学生“自学”能力对自身培养影响[J].知识窗(教师版),2020(8):63. [11] 蔡小平,杨文萃,葛勇.竞赛模式在《土木工程材料》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增1):135-137. [12] 彭立强,秦志英,阴成健,等.以科技竞赛为依托的车辆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探讨[J].科技风, 2021(16):61-62. [13] 易力力,赵庆,邱志伟,等.以解决复杂工程问题为核心的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22,41(5):197-201. [14] 魏勤,万佳,汪海宾,等.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下超声检测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22,41(4):218-2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