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谷子菊,安容瑾.新时代高校管理人员职业认同及提升路径[J].当代教育与文化,2022,14(3):99-105. [2] 何军,李源,赵明洋.“四有”课堂的体系建构与改革实践[J].教育科学论坛,2021(32):60-64. [3] 周俊波,王艳华.新时代背景下“金工实训”课程体系改革与教学实践——以成都理工大学为例[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6):83-85. [4] 于漫. 构建跨学科体系培养国际化视野——评《基于全球健康视野的本科教育改革与创新》[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2,44(7):129. [5] 谷志群,纪越峰,顾仁涛.“人工智能+X”教学模式下智能信息网络课程建设[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4):93-97. [6] 孙倩,王建平,姚广芹,等.基于产教融合的机器人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及应用[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22(6):28-32. [7] 倪艳凤,陈素霞,华显.工程化教学在电工实习中的应用探索[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2,5(11): 164-166,173. [8] 梁丹. 应重视“交叉学科”建设[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21(3):96. [9] 王永东,王振廷,王宁,等.应用研究型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经济师,2021(3): 159-160. [10] 王芳,孙启鹏,王丽萍.理论教育与实践养成相结合的创新型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以长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为例[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1(1):67-70. [11] 丹媛媛,于化龙,田阿利,等.学科交叉融合的创新型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江科大智能海洋监测、分析与管理团队为例[J].高教学刊,2020(19):82-84,88. [12] 刘畅. 新加坡国立大学本科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20. [13] 张颖.以多学科交叉融合提升科研创新能力[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11-10(008). [14] 文雯,王嵩迪.知识视角下大学跨学科课程演进及其特点[J].中国大学教学,2022(4):75-82,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