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谢红强,李渭新,李洪涛,等.基于“大工程观”的大水利创新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以四川大学水利类专业人才培养改革为例[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2,5(9):79-83. [2] 高飞. 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双创参赛项目培育体系的构建探索——以广东工业大学“互联网+”大赛为例[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16):135-137. [3] 魏安方,袁惠芬,王旭,等.新工科背景下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智慧平台的设计[J].广东化工,2021,48(10):266-267. [4] 发展改革委能源局印发《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年)》[EB/OL].(2016-06-01).http://www.gov.cn/xinwen/2016-06/01/content_5078628.htm. [5] 国家煤矿安监局.煤矿机器人重点研发目录[EB/OL].(2019-01-09).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181218869.html. [6] 贵州省科技厅.关于发布贵州省煤炭智能采掘技术榜单的通知[EB/OL].(2020-03-31).http://kjt.guizhou.gov.cn/zfxxgk/fdzdgknr/tzgg_5629338/gggs/202003/t20200331_55734739.html. [7] 喻凤玲,马红颖,宁永红.近五年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职业教育研究评述[J].新疆职业教育研究, 2022,13(2):8-15. [8] 杨顺光. 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逻辑起点、关键任务与行动策略[J].教育发展研究,2022,42(1): 47-52. [9] 陈婕. 高质量发展视野下省域高校办学水平综合考核探析[J].当代教育论坛,2022(3):10-18. [10] 郑俏然,高晓旭,汪建华,等.地方应用型高校专业群校企合作问题及对策研究——以生物工程与现代农业重庆市级专业群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1,20(15):229-231. [11] 万志军,屠世浩,徐营,等.智能采矿人才培养定位及课程体系的构建[J].煤炭高等教育,2019,37(5):77-82. [12] 丁自伟,柴敬,解盘石,等.新工科背景下采矿工程专业智能开采人才培养探索[J].煤炭高等教育, 2020,38(6):79-84. [13] 李俊平. 基于智能采矿的采矿工程本科课程体系探索[J].中国冶金教育,2020(4):36-38. [14] 朱万成,关凯,闫保旭,等.采矿发展趋势及未来人才知识结构需求[J].教育教学论坛,2018(30):6-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