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钟登华. 新工科建设的内涵与行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3):1-6. [2] 韩鹏. 对新工科教育理念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8):58-60. [3] 张维光,吴慎将,潘永强,等.新工科背景下传统专业升级改造途径研究——以光电信息与科学专业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1):17-22. [4] 严涛,赵菊.新工科背景下复合型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探索[J].大学教育,2021(4):133-135. [5] 邱海洋,王慧,智鹏飞,叶辉.新工科教育改革教育模式调研与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9,6(66):80-82. [6] 彭程,刘松利,戴甲洪,等.多学科交叉复合的新工科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以增材制造专业建设为例[J].教育现代化,2020,7(3):80-82. [7] 倪晓昌,芦宇,孔维敬,等.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优化建设探讨[J].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学报,2017,27(4):70-72. [8] 涂吉蓉,王再友.地方高校新工科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高教学刊,2021,7(34):67-70,75 [9] 孔维敬,倪晓昌,曲芳,等.基于虚拟仿真的光通信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8(36): 119-120. [10 芦宇,倪晓昌.人才培养与实验教学精细化考核探索与实践——以应用型高校光电类专业为例[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4):51-53. [11] 魏倩倩,易军鹏,李志勋.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产学研协同育人实践探索——以河南科技大学为例[J].河南教育(高等教育),2021(11):29-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