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袁广林. 学科专业一体化:新建本科高校学科建设策略[J].高校教育管理,2016,10(2):82-85. [2] 林杰,洪晓楠.论一流学科建设与一流本科教育的耦合整生——基于学科、课程、专业一体化的视角[J].教育科学,2019,35(5):61-66. [3] 周洲,杜朝举.大数据时代推进教育管理现代化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高等教育,2019(23):46-48. [4] 刘小强,聂翠云.走出一流学科建设的误区——国家学科制度下一流学科建设的功利化及其反思[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9(12):18-24. [5] 梁传杰,罗勤,梁碧涛.对研究生学科专业目录调整的回顾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7(1):35-37,46. [6] 张炳生,王树立.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2(12):43-45. [7] 甘容辉,何高大.大数据时代高等教育改革的价值取向及实现路径[J].中国电化教育,2015(11):70-76,90. [8] 余胜泉,胡翔.STEM教育理念与跨学科整合模式[J].开放教育研究,2015,21(4):13-22. [9] 董艳,孙巍.促进跨学科学习的产生式学习(DoPBL)模式研究——基于问题式PBL和项目式PBL的整合视角[J].远程教育杂志,2019,37(2): 81-89. [10] 张春青,刘汛涛,雷晓柱.基于PBL的创新创业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探索[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8,20(6):26-29. [11] Jingyan Lu,Nancy Law.Online peer assessment: effects of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feedback[J].Instructional Science,2012,40(2):257-275. [12] 罗恒,左明章,安东尼·鲁宾逊.大规模开放在线学习学生互评效果实证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 2017,23(1):75-83. [13] Linna Xu.Teacher-researcher role conflict and burnout among chinese university teachers: a job demand-resources model perspective[J].Studies in Higher Education,2019,44(6):903-919. [14] 李长波,张新厂.大数据视阈下学位点自我评估体系建设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5(7):7-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