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郭金超,吕凤琳,沈利冰,等.研究型大学高水平科研助理队伍建设研究及建议[J].科技管理研究, 2016,36(10):82-86. [2] 王玮,李亚薇,张艺山.完善学生助理制度促进高校与学生双赢[J].北京教育(德育),2012(6):34-36. [3] 陈笑霞,陈红英,张以顺.高校教学实验室学生助理的管理与培养[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5,13(3): 149-150. [4] 蒋娜红. 高校科研助理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探究[J].高校后勤研究,2021(2):83-85. [5] 张佳晨. 基于新时代下高校落实“三全育人”的理论与实践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9,6(55):16-17. [6] 张晓锋,周昕宇.高校科研助理岗位系统建构探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7(6): 630-637. [7] 郝小忠,李迎光,刘长青.教学科研团队主导的科研助理机制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 2018(52):139-141. [8] 林汉连,孙后军,陈晨,等.“三全育人”中高校科研育人的发展路径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21(10):265-266. [9] 王赓,杜建宾.科研育人视阈下的高校创新实践教育效果评价—运用匹配倍差法对N高校的实证分析[J].中国大学教学,2021(12):63-68. [10] 刘海涌,郭涛,刘存良.新形势下能源动力类实验课程实践育人和科研育人机制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S1):218-220. [11] 王静,李俊秀.科研育人:高等教育变革的动力[J].中国成人教育,2017(8):30-32. [12] 王娜. 系统论视角下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探索[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2,5(4):79-81. [13] 徐敏,欧阳瑶诗,石静.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综合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2,5(8):91-93. [14] 王心如,张超.高校科研育人的现实意义与路径探索[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4(14):73-75. [15] 朱秀,姜昆,孙怡鑫,等.科研育人过程中学术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对策研究[J].科教导刊,2022(2):47-49. [16] 林珊湉. 职业院校科研育人工作探析[J].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2021(5):1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