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范守信,张清.范式转换:高等教育改革的新时代发展路径[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21,5(2): 9-15. [2] 袁力. 以教学范式改革推动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建设[J].中国科技纵横,2010(24):186-187. [3] 罗中华,李靖.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发展路径[J].西部素质教育,2020,6(22):8-11. [4] 李茂国,朱正伟.工程教育范式:从回归工程走向融合创新[J].中国高教研究,2017(6):30-36. [5] 陈丽虹. 基于BICS理念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范式框架构建—以英语卓越教师为例[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1,40(8):18-21. [6] 习近平. 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J].当代党员,2021(12):3-7. [7] 顾海良.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与中国现代化[N].人民日报,2021-04-22(009). [8] 胡文燕. 基于研究性教学的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4(7):50-51,54. [9] 王伟宾,丁邦平.我国大学范式与高等工程人才培养范式[J].教育导刊2021(3):78-85. [10] 冯蕾,梁越月,李慧.高职院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载体和平台建设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4(7):7-9,13. [11] 冯旭东,张丽莉.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改革路径探索[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4(7):35-36,39. [12] 潘懋元. 当前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若干趋势[J].临沂大学学报,2011,33(1):1-5. [13] 聂春艳. 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问题与建议[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4(7):83-85. [14] 王建华. 创新创业与大学范式革命[J].高等教育研究,2020,41(2):9-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