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Stevens Margaret.Transferable Training and Poaching Externalities[M]. London: Centre for Economic Policy research, 1996. [2] 吴岩.校企合作制度化突破职教发展瓶颈[N].中国教育报,2010-03-13(03). [3] 刘晓,黄卓君.我国大中型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社会责任研究——基于300家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文本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7,38(30):42-48. [4] 姚宇华,黄彬,孙丽昕.产业学院:内涵、困境与建设路径[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22,26(2):36-44. [5] 俞启定. 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若干问题的思考[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22,21(1):1-7. [6] 陈志杰,徐兰,李玉春.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的价值趋向、现实问题及路向选择[J].教育与职业,2021(23):12-19. [7] 刘晓. 职业教育中的校企合作——行为机制、治理模式与制度创新[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9. [8] 赵晓芳. 职业教育校企命运共同体:理论逻辑、内涵特征与行动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21,42(25):69-74. [9] 胡亚民,全力,刘洁.多主体视角下研究生产学研合作培养成效的影响因素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2,40(1):94-102. [10] 刘岩,何永志,李正.中药制药“新工科”建设实践与成果推广应用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40):176-177. [11] Romzek B.S. Dynamics of public sector accountability in an era of reform[J].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dministrative Sciences,2000(1):24-26. [12] 郭冬梅,谈维,林洁.基于经济一体化背景的京津冀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医药产业集群竞争优势分析[J].中国药事,2020,34(5):556-563. [13] 张浩,王纾.产业学院模式构建的政治经济分析[J].职教论坛,2021,37(9):31-37. [14] 沈重耳. 应用型院校校企合作发展的政府推进路径[J].中国成人教育,2020(12):31-33. [15] 杨国强,朱炜,陆卫国.区域产业学院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教育与职业,2021(11):42-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