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梅芳,刘国新,刘璐.企业与高校对产学研合作模式选择的比较研究[J]. 科研管理,2012,33(9):154-160.
|
[2] |
王娟茹,潘杰义.产学研合作模式探讨[J]. 科学管理研究,2002,20(1):25-27.
|
[3] |
王文岩,孙福全,申强.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分类、特征及选择[J]. 中国科技论坛,2008(5):37-40.
|
[4] |
章亿发,张兵,王睿.中国高校校办企业改革:回顾与展望[J]. 中国高教研究,2021(8):86-91.
|
[5] |
仲伟俊,梅姝娥,谢园园.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模式分析[J]. 中国软科学,2009(8):174-181.
|
[6] |
史俊冰,师恩汝,张小勇.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组织模式研究[J]. 教育观察,2021,10(42):47-49.
|
[7] |
左崇良.高校研究生和导师的责权边界与弹性空间[J]. 现代教育科学,2021(5):128-133.
|
[8] |
张娟,史志才,方志军.面向企业需求的新工科专业型硕士培养模式研究[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21(9):84-86.
|
[9] |
张成华,嵇留洋,张同建.产学研知识产权风险的互惠性控制研究[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21(6): 31-35.
|
[10] |
李凤华,李晖.新形势下理工门类学科建设内涵与学科评估导向[J]. 网络与信息安全学报,2020,6(1): 1-10.
|
[11] |
韩祥宗.从“破五唯”看高等教育人才评价改革[J]. 经济研究导刊,2021(29):73-75.
|
[12] |
王晓阳,李彩艳.再论高等教育现代化的中国模式[J]. 教育与教学研究,2020,34(8):110-117.
|
[13] |
李林,王艺,贾佳仪.产学研协同创新项目成功度研究——基于政府介入和利益分配方式的协同作用[J].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4(1): 49-57.
|
[14] |
李林,王艺,黄冕,等.政府介入与产学研协同创新运行机制选择关系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37(10):11-20.
|
[15] |
靳卫东,任西振,何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创新激励效应[J].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22,24(2): 108-1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