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杨,孙世钧,高明生,等.国外研究型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浅析与借鉴[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10):151-152.
|
[2] |
Xiaoxiao Chen, Li Wenhui.Research On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in Local Univers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Engineering[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 and Economics, 2021(12):260-262.
|
[3] |
董桂馥,王淑芬,孙娜.“科教融合”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及思考[J]. 科教导刊,2022(6):4-6.
|
[4] |
覃琴,陈名松.导师制下“产教融合”创新型研究生人才培养机制研究[J]. 高教学刊,2022,8(3):163-166.
|
[5] |
李滋阳,李洪波,范一蓉.基于“教育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 高校教育管理,2019,13(6):95-102.
|
[6] |
张惠莉,赵艳华,李奇,等.地方高校“五早”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22(2): 9-12.
|
[7] |
袁红,余雷,孙立宁.地方高校新工科创新型人才培养探析——以苏州大学机电类专业实践新模式与方法为例[J]. 中国高校科技,2021(6):75-79.
|
[8] |
曹林.创客教育背景下高职管理类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20(13):146-147.
|
[9] |
聂方彦,李建奇,张平凤.高校“创客空间”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8):184-185.
|
[10] |
俞国红.高职创客空间的发展模式和路径研究——以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科技经济市场,2021(10):146-147.
|
[11] |
李川,刘洲洲,苏世雄,等.“智能+”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21,40(8): 150-153,172.
|
[12] |
韩佳颖,张墨贵.基于OBE理念的创新创业项目教学模式研究[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20,37(2):209-211.
|
[13] |
于娇,冯乾坤,丁学森.基于CIPP和CDIO模型的高校大学生学业评价系统的新探索[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37(3):52-56.
|
[14] |
任明,姜锐,周晨,等.机电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探索和实践[J]. 教育教学论坛,2020(40): 209-2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