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龙小凤,杨鹏,谢一宁,等.新文科建设背景下财经类高校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22,39(1):109-113. [2] 张毅,杨仁树.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内涵、运行模式、育人特色及积极作用——基于北京科技大学推行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实践探索[J].思想教育研究,2022(2):145-148. [3] 彭刚. 一流创新人才要怎样炼成:清华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中的思考[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6):5-10. [4] 潘金林. 在投身学习中打造顶峰体验——以国家一流本科课程“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学改革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21(11):58-64. [5] 付八军,陈霞玲.倡导学以致用:创业型大学的价值取向——学术应用类创业型大学解读[J].大学教育科学,2021(3):94-100. [6] 陈英征. 学分制改革背景下大学生学业预警工作的探索与实践——以广州理工学院为例[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1(5):80-82. [7] 彭建超. 新文科背景下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方法与应用研究——以南京农业大学为例[J].中国农机化学报,2022,43(3):221-226. [8] 袁佳. 高校教师职责中科研与教学的关系分析[J].成才,2021(17):13-14. [9] 赵炬明. 失衡的天平:大学教师评价中“重研究轻教学”问题的制度研究——美国“以学生为中心”本科教学改革研究之八[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6):6-27. [10] 陈蕴哲,李翔.“中坚青年”压力与动力转化的影响因素研究——以高校青年教师群体为例[J].中国青年研究,2021(11):13-23. [11] 张建安. 创新创业计划项目对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影响[J].榆林学院学报,2021,31(6):107-110. [12] 鲍威,金红昊,田明周.我国研究型大学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与科研产出的关系[J].高等教育研究,2020,41(5):54-62. [13] 刘彦林,郭建如.组织支持对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科研的影响研究——转型感知中介效应的视角[J].教育学术月刊,2022(1):66-73. [14] 田敏,朱治安,王福芬,等.学术激情对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影响机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2): 186-191. [15] 钟春梅,周君佐,咸春龙.项目驱动下本科生科研活动参与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叙事研究的视角[J].中国高校科技,2022(3):50-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