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EB/OL].(2019-02-23)[2021-09-19].http://www.gov.cn/xinwen/2019-02/23/content_5367987.htm. [2] 马永斌,柏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生态系统的构建途径——基于清华大学创业教育的案例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5):137-140,150. [3] 夏人青,罗志敏.论高校人才培养框架下的创业教育目标——兼论高校创业教育课程的设置[J].复旦教育论坛,2010,8(6):56-60. [4] 陈悦,陈超美,胡志刚,等.引文空间分析原理与应用:CiteSpace实用指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16. [5] 国务院办公厅.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EB/OL].(2015-05-13)[2021-09-20].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5/13/content_9740.htm. [6] 张铭凯,靳玉乐.我国教科书研究的新世纪图景——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的分析[J].全球教育展望,2017,46(3):54-66. [7] 段春雨,蔡建东.国际泛在学习领域知识图谱研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6(1):85-95. [8] 王娟,陈世超,王林丽,等.基于CiteSpace的教育大数据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 2016,26(2):5-13. [9] 陈悦,陈超美,刘则渊,等.CiteSpace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J].科学学研究,2015,33(2):242-253. [10] 周立. 高校体育实施“三创”教育的思考[J].体育学刊,2003(3):97-99. [11] 郭民. 中国高校创新能力教育探析[J].社会科学战线,2017(10):265-268. [12] 张兄武,徐银香.探索分层递进式创业教育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6(19):54-56. [13] 崔军,戴越.高校创业教育理论研究[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8,34(1):30-38,120-121. [14] 李德丽,刘俊涛,于兴业.融入与嵌入: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与模式转型[J].高教探索,2019(3): 30-35. [15] 成希,张放平.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J].大学教育科学,2017(3):37-42,50. [16] 黄兆信. 推动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转型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17(7):45-47. [17] 赵亮.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高校课程体系重构——基于理论与实践角度的分析[J].江苏高教,2020(6):83-88. [18] 胡博. “新工科”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机制[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3(4): 132-1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