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李亚员,李畅,牛亚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建设的中国特色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21(4): 129-134. [2] 杨晓慧. 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建设的国际比较和中国特色[J].中国高教研究,2018(1):48-52. [3] 黎海生,夏海英,宋树祥.基于新工科的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36(4):200-202. [4] 柯燕华.“创意-创新-创业”三段进阶式双创教育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9,28(4):82-84,97,121. [5] 李红艳,章瑞.新兴工科专业“创意、创新、创业”三创合一人才教育体系的构建[J].西部素质教育, 2020,6(1):172-174. [6] 谢秀俤,赵火平,林清强.地方高校科研实验室效率提升机制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1,38(3): 258-261,287. [7] 王慧敏,张庆庆,翟秋亚.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研究[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1,40(4): 1-3. [8] 侯佛钢,张学敏.地方高校跨学科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学科集群探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8,39(3):99-104. [9] 周玲,黄珍,樊丽霞.地方高校新工科建设的环境、困境与路径[J].北京教育(高教),2021(5):28-32. [10] 李波,覃俊,帖军.新工科及人工智能背景下计算机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21,38(3):18-22. [11] 高青霞. 在线微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究[D].南京:南京大学,2016. [12] 陈禹. 基于游牧思想的寒地大学校园设计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 [13]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J].河南省人民政府公报,2018(17):17-21. [14] 邹劲松. 新工科背景下软件技术专业协同育人模式探究[J].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2018,30(6):85-89. [15] 刘曼,李林,袁岳东.融入感统训练的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教学初探——以集美大学体育学院为例[J].体育科学研究,2021,25(1):72-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