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张爱华,于忠党,张志强.创新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以《模拟电子技术》为例[J].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40(2): 167-173. [2] 高涵. 创新方法融入专业课程设计的策略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9. [3] 张建红.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我国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研究[J].江苏高教,2021(7):70-74. [4] 王欣. 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创新型工程人才的培养[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10):81-83. [5] 徐金玉,张泽麟.《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OBE改革探讨[J].信息系统工程,2020(7):157-158. [6] 霍艳飞. 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改革与实践[J].工业控制计算机,2020,33(3): 147-148. [7] 罗昆,张廷龙.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模式、路径与实践——基于“三螺旋理论”的视角[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5):103-108. [8] 秦俊,肖静.基于OBE理念的高校创新型工程人才的培养路径[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4(4):149-153. [9] 廖兴. 以创新人才培养为导向的高校研究型教学模式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2,40(4):141-146. [10] 张平娟,闫改珍,王岳,等.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实践途径探赜[J].蚌埠学院学报,2021,10(2):108-111. [11] 宣翠仙,陈海荣,王成福,等.专创融合视角下高职院校“学研创用”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6):80-83. [12] 黄兆军. 专创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新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22,21(2): 59-66. [13] 盛晓娟,李立威.“专创、产教”双融合视角下的实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36(9):206-210. [14] 杨利静. “专创融合”视角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6):66-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