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聂劲松,万伟平,聂挺,等.校企合作:从利益共同体到治理新格局[J].职教论坛,2018(12):6-11. [2] 童小娟. 地方本科院校深化产教融合机制探究——以L学院为例[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2):58-60. [3] 汪福俊,洪林,宋青,等.美国应用型大学的合作教育机制——以德雷塞尔大学为例[J].教育学术月刊,2018(12):57-67. [4] 王丹中,赵佩华.产教融合视阈下告知院校协同育人机制探索[J].中国高等教育,2014(11): 47-49. [5] 臧立克,周泓,肖毅.坚持产教融合,走校企合作之路——以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为例[J].经营与管理,2014(9):134-136. [6] 胡伟卿.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绩效评价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09(12):154-158. [7] 郭珺. 校企合作模式内涵及评价指标体系建设[J].现代教育管理,2014(6):104-107. [8] 董奇,国卉男.校企合作绩效量化评价研究——基于因素分析的视角与方法[J].职教论坛, 2015(5): 30-35. [9] 雷鹏. 高新技术产业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10):1-3. [10] 黄茂兴,李军军.技术选择、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2009(7):143-151. [11] 杨毅明,蔡钰,冯甜甜.试论知识经济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J].长江论坛,2004(3):46-48. [12] 黄文举,史金平.湖北省高兴技术产业人才需求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1(12):109-111. [13] 金宸颖,江文奇.面向产学研合作创新生态系统的人才集聚效率评价研究[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21(8):146-154. [14] 王晓丹. 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的新模式探究[J].商业观察,2021(4):91-93. [15] Federica Rossi.The governance of university-industry knowledge transfer[J]. European Journal of Innovation Management,2010(13):151-1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