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J].中国环保产业,2010(11):4-8. [2] 孙小亮,王珏旻.2021年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现状与特点研究[J].中国能源,2022,44(5):21-28. [3] 张理. 新时代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核心内涵、逻辑主线与实践审视[J].职业技术教育,2022,43(13): 26-30. [4] 刘川,李子荣,陈忠平,等.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地方应用型高校专业教育的探索[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4(15):114-116. [5] 于光. 专创融合视角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大学,2021(30):145-147. [6] 何斐然,李圆方.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问题与对策[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21,19(3): 19-22. [7] 祝莹,葛宾.应用型专业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问题探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13): 172-173. [8] 金海峰,吴懋刚,坎香.“三教”改革视域下高职专业课程分层分类教学的实践研究[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1(2):82-85. [9] 倪尔妍. 基于“三教”改革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1): 34-38. [10] 李艳萍. 基于“学习通”的过程性评价对终结性评价影响的实证研究——以“基础会计”课程为例[J].山西能源学院学报,2021,34(5):20-22. [11] 贾兴飞,李国鹏.基于“蓝墨云班课”的过程性评价对终结性评价影响的实证研究——以“基础会计”课程为例[J].大连民族大学学报,2020,22(2): 187-192. [12] 李春丽. 基于绿色低碳产业链的工业节能技术专业群组建逻辑[J].新型工业化,2020,10(7):74-75,83. [13] 郑启红.化学工程工艺中绿色化工技术的开发与应用[J].化工设计通讯,2020,46(8):49,56. [14] 王亚鹏. “双高计划”建设的逻辑机理与行动方略[J].教育与职业,2020(16):5-11. [15] 钱怡婷,祝家能,杨通,等.工业固体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现状分析[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0,38(6):111-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