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陆国栋,李拓宇.新工科建设与发展的路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3):20-26. [2] 李拓宇,李飞,陆国栋.面向“中国制造2025”的工程科技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路径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6):17-23. [3] 苏凯新. 新工科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探索——以厦门理工学院为例[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2,5(23):133-136. [4] 潘海军,江鹏,王知鸷.中国制造2025视域下地方高校“智能材料”课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12):29-31. [5] 徐晶. 案例式教学在《智能材料与结构》课程中的应用实践[J].教育现代化,2020,7(9):134-135. [6] 王自平,骆英.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课程智能材料与结构教学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15,24(2): 41-43. [7] 胡明茂,孙煜,齐二石,等.新工科背景下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9,38(7):223-227. [8] 李鹏,苏栋,许文茂.“新工科”视域下生产实习课程建设探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38(1):1-9. [9] 路冬,魏艳,柯文德,等.“新工科”背景下以国际引领、产教融合、能力递增为特色的工程素质与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J].高教学刊,2021(10):17-20. [10] 孙晓磊,刘文贵,张焕生.新工科背景下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2,5(10): 156-158,167. [11] 倪晓昌,杨旭,芦宇,等.新工科理念下应用型工科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2,5(23):130-132. [12] 夏青. 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机制的构建探析[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2,5(9):155-157. [13] 吕朝伟. 校企协同创新创业实践育人模式探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2,5(24):123-125. [14] 石素君,赵修臣,李红,等.面向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校企协同育人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22,20(6):98-102. [15] 杨娟,陈云川.高校“双创”教育“课项赛孵”模式实证研究——基于价值链和OBE理论[J].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22,24(2):44-50. [16] 潘浩,张强.基于协同理论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创新模式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4(1): 194-195,1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