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秦镜,曹艳燕,汪志刚,等.工程硕士研究生创新与实践能力互促共进机制建设[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3,6(1):61-63. [2] 刘希军,王葆华.面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生导师团队构建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3,6(2):91-93. [3] 顾永东,刘兆星,陆颖.产业学院模式下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产教融合创新实践[J].高校教育管理,2022,16(4):105-113. [4] 钟业喜,杜竞,马宏智.依托创新实验室的研究生协同培养模式探索[J].教育学术月刊,2022(11): 78-84. [5] 赵燕凌,王君慧,薄晓明,等.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的生成机制及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42(33):8-11. [6] 周鲜成,吕阳,贺彩虹,等.地方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五位一体”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2(12):20-25. [7] 谢日安,戴吾蛟.场域理论视域下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探索——以中南大学“五场协同”创新实践为例[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3(1):16-23. [8] 刘敏,王耀南,谭浩然,等.专创融合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探索实践——以湖南大学控制学科为例[J].研究生教育研究,2023(1):54-57. [9] 李洁,张兴旺.新工科背景下研究生应用型专业课“五位一体”课程思政设计与思考——以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2,36(5):60-67. [10] 李刚,顾瑞恒,徐明,等.“五位一体”培养模式下提升机械类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探索——以华东交通大学为例[J].高教学刊,2022,8(18):29-32. [11] 汝洪芳,苏勋文,郭明良.研究生培养“五位一体”全过程管理体系构建研究——以黑龙江科技大学为例[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22(15):29-31. [12] 崔春生,李柏秋.基于五位一体的研究生优质课程建设——以“运筹学”为例[J].海峡科技与产业,2021,34(12):39-42. [13] 周权锁,陆隽鹤,全思懋,等.基于新工科理念的环境类专业硕士研究生“五位一体”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证[J].高等农业教育,2021(1):111-116. [14] 周萌,曹政才,吴启迪.新工科背景下基于“五位一体”的机器人技术教学改革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4):66-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