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习近平.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J].求知,2024(6):4-6. [2] 谢启,徐惠钢,陈景波,等.多主体协同育人的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21,35(5): 100-105,115. [3] 孙振忠,黄辉宇.现代产业学院协同共建的新模式——以东莞理工学院先进制造学院(长安)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4):40-45. [4] 刘海明,刘志威.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的时空演化[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4(1):151-157. [5] 李照红. 数字技术教学赋能酒店管理专业“可视化”高质量就业创业机制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4(4):168-171. [6] 童卫丰,张璐,施俊庆.利益与合力: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产教融合及其实施路径[J].教育发展研究,2022,42(17): 67-73. [7] 夏泉永,赵肖红.OBE视域下开放教育学习范式:特征、价值及实施路径[J].宁波开放大学学报,2023,21(3): 13-17. [8] 教育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20(Z2):167-170. [9] 冀宏,王继元,张根华.行业课程的理论逻辑与建设路径——兼论应用型人才培养“金课”建设[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4):188-193. [10] 屈璐,王官燕.我国高职院校产业学院的应然范式、实然样态与使然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4(7):64-71. [11] 申妍瑞,胡纵宇.新质生产力与产教深度融合双向赋能: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J].中国高校科技,2024(5):89-93. [12] 黄伟,丁国富,王艳林,等.高职教育中的产教融合教育模式探讨[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2(10):59-62. [13] 周欢欢,卢晓春.高职院校现代产业学院发展现状与建设方向——以广东省114个参与遴选省级示范性产业学院为例[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22,21(6):37-44. [14] 胡德鑫,逄丹丹,顾佩华.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现代产业学院高质量发展:目标、策略与路径[J].中国高教研究,2023(12):16-23,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