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战德臣,聂兰顺,唐德凯,等.虚拟教研室:协同教研新形态[J].现代教育技术,2022,32(3):23-31. [2] 陈静,谢长法.数字化转型下虚拟教研室建设的逻辑框架与推进路径[J].电化教育研究. 2023,44(6):54-59,73. [3] 祝智庭,胡姣.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本质探析与研究展望[J].中国电化教育,2022(4):1-8,25. [4] 桑新民,贾义敏,焦建利,等.高校虚拟教研室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21(11): 91-97. [5] 张婧. 中国西部大学生跨文化交际学习观调查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3(6):127-135. [6] 叶洪. 后现代批判视域下跨文化外语教学与研究的新理路——澳大利亚国家级课题组对跨文化“第三空间”的探索与启示[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2,44(1):116-126,160. [7] 张亮,施佳欢.文科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理念认知与实践行动——基于全国文科拔尖基地的调查[J].中国高教研究. 2023(11):70-78. [8] 樊丽明. “新文科”:时代需求与建设重点[J].中国大学教学,2020(5):4-8. [9] 别敦荣. 虚拟教研室的功能与建设路径[J].中国高教研究,2024(4):7-14. [10] 舒敏萍,王蔷馨.本科院校虚拟教研室建设现状及路径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4(5):76-79,86. [11] 贺刚. 高校虚拟教研室的内涵、构建与实践[J].高教论坛,2023(4):35-37. [12] 李琎. 近十年来国内高校外语教育跨文化能力培养研究综述[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1,38(3):94-100. [13] 凌莉. 跨文化思辨视阈下的大学英语生态失衡与多维课堂模型的构建[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2,38(7): 93-97. [14] 张红,程丽,李齐方.以虚拟教研室推进中外合作办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初步探讨[J].北京教育(高教), 2024(3): 39-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