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吴红斌. 兴趣对大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基于学科比较的实证分析[J].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2019,2(5):99-110. [2] 苏培沛. 大学生成就目标定向、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就的关系研究[D].南京:南京邮电大学,2021. [3] 李翔宇. 家庭背景与大学生学业成就关系探析[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20,22(4):81-85. [4] 刘浩. 中国家庭教养实践与阶层分化研究[J].北京社会科学,2019(8):62-75. [5] 龚伯韬. 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结果公平之路——基于学校信息化对学业成就影响的实证分析[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9(1):11-18. [6] 邱小培,李林蔓.研究生学业成就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1(26):23-25. [7] 洪文建. 地方高校本科生学业成就差异与影响因素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19. [8] 李波,黄斌.破解教育生产“黑箱”:教育生产函数研究的评述与展望[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38(9): 137-161. [9] 鲍威. 大学生学业成就增值效应研究[J].江苏高教, 2015(1):65-69. [10] 蔡文伯,曹旭.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学业成就增值表现与差异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37(10):18-22. [11] LEON A R, BYRD N J.Student success in college creating conditions that matter[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2012,2(2):194-195. [12] NONIS A S, HUDSON I G.Performance of college students: impact of study time and study habits[J].Journal of Education for Business,2010,85(4):229-238. [13] 向燕. 大学生自我效能感、深度学习与学业成就的关系研究[D].石河子:石河子大学,2024. [14] 李宪印,杨娜,刘钟毓.大学生学业成就的构成因素及其实证研究:以地方普通高等学校为例[J].教育研究,2016(10): 78-86. [15] 康熙宇. 家庭文化资本对大学生学业成就影响研究[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23. [16] 于海琴,李晨,石海梅.学习环境对大学生学习方式、学业成就的影响——基于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证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3,34(8):62-70. [17] 徐丹,戴文静,刘声涛.不同类型生师互动及其对本科生学习效果的影响研究[J].重庆高教研究,2021,9(5): 82-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