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胡俊平,周桂瑾,吴兆明.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驱动研究——基于“双高”任务推进视角[J].职业技术教育, 2022,43(6):45-50. [2]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J].教育科学论坛,2019(15):6-9. [3] 黄艳芳,刘志军.职业院校劳动教育与“双创”教育同构共生的逻辑,困境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21(21): 103-107. [4] 罗毅,宁培淋,程丹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的学校实践策略探究——以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2(2):1-5. [5] 颜隆忠. 新时代培育大学生劳动精神的价值意蕴和实践进路[J].发展研究,2020(6):86-90. [6] 麦智杰. 德技并修背景下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进路[J].林区教学,2023(1):96-99. [7] 肖志芳. 高职劳动教育与双创教育“同轴互融”实践路径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23,36(2):135-138. [8] 金晶. 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与双创教育协同育人路径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3,36(23):16-18. [9] 刘丽红,曲霞.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劳动教育的同构共生[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20,39(1):103-109. [10] 孙智明,王湘蓉,邓晓婷,等.2023全国职业教育教师现状调研报告[J].教育家,2023(35):5-15. [11] 沙马金哈. 新时代背景下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4(7):77-80. [12] 雍莉莉.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高质量创新人才培养探究[J].教育与职业,2022(3):48-53. [13] 袁小平. 新时代高校“双创”教育与劳动教育的融合机制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4,37(3):1-2,8. [14] 罗希. “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研究[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3(5):159-161. [15] 王佳莹. “大思政课”视域下劳动精神融入高校双创教育的探索——以上海交通大学学生创新中心为例[J].科教文汇,2023(11):39-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