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吴兰岸,刘延申.基于逆向工程的工程课程开放式教学[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6):185-189. [2] 薛文凯,杜鹤,戴鹳融.3D打印设计教学研究与实践[J].艺术工作,2017(2):6-10. [3] 张孝彦,史龙飞,宋欣然.基于逆向工程与3D打印复杂结构的产品设计与应用[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35(1):46-50. [4] 袁晓东. 基于逆向工程与3D打印技术的产品创新设计研究[J].机械设计,2015,32(10):105-108. [5] 李培,赖春明,谭倩,等.逆向工程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现代农机,2022(6):96-99. [6] 罗烽. 开设逆向工程实训课程的探索[J].现代教育技术,2011,21(5):145-148. [7] 朱振国,左武,汪涌,等.新工科背景下《逆向工程与快速成型技术应用》课程多元化混合教学模式研究[J].模具工业,2021,47(11):86-89. [8] 陈雪芳,孙春华.逆向工程与快速成型技术应用[M].第2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9. [9] 钟平福. 逆向造型与快速成型技术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9. [10] 辛志杰. 逆向设计与3D打印实用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7. [11] 赵庆,秦俊男.3D打印技术在实践教学领域的应用探讨[J].塑料工业,2018,46(6):124-128. [12] 冯小芸,周胜源.3D打印切片过程与控制软件研究[J].电子世界,2017(19):125-126. [13] 吕宁,李云旭.熔融沉积式3D打印切片轮廓路径优化算法[J].机械设计与研究,2021,37(3):122-125,131. [14] 王美,王良辉,刘中晓,等.基于3D打印技术的特色课程研究——以“3D打印创意工作室”课程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5,25(8):120-126. [15] 李宗春,何华,冯其强,等.引入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精密工程测量课程教学实践[J].测绘通报,2022(S1):127-1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