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马国华,周军燕,张国华.大学生创业素养的构成与提升路径研究[J].就业与保障,2022(2):37-39. [2] TIMMONS J A.New venture creation: entrepreneurship for the 21st century[M]. Singapore: McGraw-Hill, 1999. [3] 张钰平. 大连市高校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改进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8. [4] 李强,于旭.创业服务链对新创企业绩效的作用机制[J].社会科学战线,2018(10):248-252. [5] 任泽中. 资源协同视域下大学生创业能力影响因素与发展机制研究[D].镇江:江苏大学,2016. [6] 王洪才. 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作为高质量高等教育的核心内涵[J].江苏高教,2021(11):21-27. [7] 蔡莉,汤淑琴,马艳丽,等.创业学习、创业能力与新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4,32(8): 1189-1197. [8] 李良成,谭文立,杨国栋.大学生创业能力模型研究[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4): 138-144. [9] 段肖阳. 论创新创业能力模型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教育发展研究,2022,42(1):60-67. [10] THOMPSON E R.Individual entrepreneurial intent: construct clarif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n internationally reliable metric[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2009,33(3):669-694. [11] 尹苗苗,费宇鹏.创业能力实证研究现状评析与未来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3,35(10):22-30. [12] 马志强,李钊,李国昊,等.高校创业服务价值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影响——基于大学生创业动机的调节作用[J].预测,2016,35(4):42-49. [13] 梅琳,袁若宁.大学生创业意识的调查分析——基于武汉市高校调查问卷分析[J].湖北社会科学, 2013(10):190-192. [14] 李硕豪,富阳丽,陶威.创业是可教的吗?[J].中国高教研究,2017(2):9-13. [15] 栾海清,薛晓阳.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机制:审视与改进[J].中国高等教育,2022(12):59-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