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闫志为,王敦球,陈贵英.立足区域特色和社会需求,发展广西的岩溶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4):8,10. [2] 彭旭东,戴全厚,丁贵杰,等.基于生态文明和“双一流”建设需求的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科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以贵州大学为例[J].水土保持通报,2019,39(3):286-290. [3] 龚勤林,陈说.西南喀斯特地区资源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研究[J].西部发展评论,2014(0):44-53. [4] 刘仙,蒋勇军,况明生.西南喀斯特石漠化区水土保持与生态文明研究新进展[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2(3):396-400. [5] 黄芬,张春来,杨慧,等.中国岩溶碳汇过程与效应研究成果及展望[J].中国地质调查,2014,1(3): 57-66. [6] 吴泽燕,章程,蒋忠诚,等.岩溶关键带及其碳循环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19,34(5):488-498. [7] 蒋玺,况光显.双河洞国家地质公园地学教学资源及实习基地建设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20,39(9):243-246. [8] 褚学伟,段先前.水文地质教学试验场建设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20(49):387-388. [9] 张杰,熊平,陈颖.科研单位青年人才实践锻炼与培养体系[J].人才资源开发,2021(18):25-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