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史育祥.传承红色基因,筑牢信念之魂[N].中国组织人事报,2016-05-25(6). [2] 张泰城,肖发生.红色资源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教学与研究,2010(1):72-77. [3] 杨冬,张娟,徐志强.何以可教: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生成机制的实证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24,44(3):75-84. [4] 史媛,乔路,郭卓文,等.基于个性化教育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探索——以文华学院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新空除醛”为例[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2):182-183. [5] 王洪才. 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作为高质量高等教育的核心内涵[J].江苏高教,2021(11):21-27. [6] 栾海清,薛晓阳.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机制:审视与改进[J].中国高等教育,2022(12):59-61. [7] 李玉坤.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多维教育格局构建对策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4(16):93-95,119. [8] 王志军,武毅英.应用型高校学生创业能力现状实证分析[J].高教发展与评估,2020,36(5):105-114,120. [9] 王洪才,郑雅倩.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测量及发展特征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61(3):155-165. [10] 顾石秋.共生共育:艺术类产教融合育人模式改革与实践[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4,7(11):107-109. [11] 杨连生,王甲男,黄雪娜.体验式学习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影响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20(12):102-107. [12] 王洪才. 创新创业能力的科学内涵及其意义[J].教育发展研究,2022,42(1):53-59. [13] 蔡宏亚,苟占平,徐美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中的思考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1):12-15. [14] 王海良,任权昌,喻洋,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施体会及感想[J].中国电力教育,2013(25):216-2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