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22-10-16).http://www.qstheory.cn/dukan/qs/2022-11/01/c_1129089160.htm. [2] 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EB/OL].(2020-10-13).https://www.gov.cn/zhengce/2020-10/13/content_5551032.htm. [3] 金劲彪,许松,章清.教育评价数字化转型的挑战及实现路径[J].贵州社会科学,2024(4):111-117. [4] 肖珺,广少奎,李滋阳.破局、重构与协同:生成式人工智能视域下的“破五唯”审思[J].高校教育管理,2024(2):53-64. [5] 杨宗凯. 新一代信息技术驱动的教育评价改革[J].中国考试,2024(1):14-16. [6] 程建钢,崔依冉,李梅,等.高等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要素分析——基于学校、专业与课程的视角[J].中国电化教育,2022(7):31-36. [7] 韩锡斌,陈香妤,刁均峰,等.高等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核心要素分析——基于学生和教师的视角[J].中国电化教育,2022(7):37-42. [8] 张孝芳. 人体解剖学教师数字素养提升路径探究——基于《教师数字素养》标准[J].中国信息化,2024(3):34-35. [9] 范文翔,李珂琳.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学习空间转向:从智慧教室到全息教室[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4(1):112-117. [10] 祝智庭,戴岭,胡姣.AIGC技术赋能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新思路[J].中国高教研究,2023(6):12-19. [11] 季益龙,逯行,张家华,等.智能技术赋能教师教学评价:理论框架与实践路向[J].当代教育科学,2024(2):71-80. [12] 卜尚聪,马莉萍,哈巍.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同步在线课程质量的过程性评价——基于三种出勤指标的实证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23(13):37-44. [13] 李雪威,王文俊,郄海霞,等.新工科项目式教学多元融合评价方法研究——以“智慧社会与大数据智能”课程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3(6):27-33. [14] 巫小丹,崔宪,张林雪,等.基于达成度评价的课程考核和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以南昌大学“食品微生物学”为例[J].食品工业,2023,44(7):248-2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