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郭欣. 我国高校创新创业课程发展的流脉、现状与改进路径[J].职业教育研究,2021(2):52-56. [2] 王文君,肖建辉,黎冬明,等.新工科和工程认证背景下工科专业建设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23(2):7-10. [3] 陈婉琳,陈杭,齐炜,等.基于创新创业全生命周期的交叉学科双创课程建设——以浙江大学“医学仪器的创新设计与实践”课程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4): 86-90. [4] 姚圣卓,王传涛,金涛涛.新工科人才培养视域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建设研究[J].教育与职业,2022(10): 70-75. [5] 姚婷,张清.从系统论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有序与无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3,41(1):132-137. [6] 张凤娟,潘锦虹.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政策的范式变迁及其嬗变逻辑[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5):151-156. [7] 陈雯柏,吴细宝,王万森.创新创业型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工程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8(4):84-90. [8] 李擎,崔家瑞,杨旭,等.自动化专业三创能力培养方案的构建与实施[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2):55-61. [9] 朱常龙,潘勇.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4(1):1-3,14. [10] 张娅琼,郝香.“互联网+教育”视域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内在逻辑与建设路径[J].创新,2020,14(3):108-116. [11] 崔凯,吕宝雨.“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推进课程思政全方位育人的有效路径研究[J].高教学刊,2023,9(30):160-163. [12] 朱露,唐浩兴,胡德鑫,等.工科本科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评价模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3(4):86-99. [13] 莫宏伟,徐立芳.新工科人工智能导论课程思政体系建设[J].高教学刊,2023,9(25):46-49. [14] 田思庆,杜云明,侯艳.新工科背景下自动化专业多学科交叉融合升级路径探析[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10):53-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