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SCHERER M U.Regulat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systems: Risks, challenges, competencies, and strategies[J]. 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2016,29(2):48-54. [2] LISA B.Artificial intelligence brings out the worst and the best in US[J].MIT Sloan Management Review,2019,60(2):1-1. [3] 朱宏任. “人工智能+”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从2024《政府工作报告》看人工智能新机遇[J].中外企业文化,2024(4):20-21. [4] 王晟锴. 京津冀人工智能产业政策计量及府际协同研究[D].天津:天津理工大学,2022. [5] 袁野,马彦超,陶于祥,等.基于内容分析法的中国人工智能产业政策分析——供给、需求、环境框架视角[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7(2):109-121. [6] 严毛新,来哲渊,徐蕾.面向人工智能时代的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J].青少年研究与实践,2020,35(4):64-70. [7] 步宏. 数字病理科和病理人工智能发展现状与展望[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23,39(7):769-771. [8] 刘春荣,刘宝艳,冯甦中.网络教学平台中交互模块的分析与设计[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2):10-14. [9] 徐志伟. 学生成绩分类诊断系统的设计和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10] 李蕾,万学英,刘化侠,等.虚拟临床病例软件在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4(11):17-18. [11] 刘茜,韩凯泰,黄梦圆,等.人工智能在透明病理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磁共振成像,2023,14(10):195-202. [12] 畅肇沁,陈小丽.基于人工智能对教育影响的反思[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39(1):9-12. [13] 曾晶晶,莫伟嘉,杜秀芳,等.人工智能在病理学在线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24,21(15):160-163. [14] 王丽娟,刘斌.数字化背景下职业本科教育教师数字素养的内涵、框架及提升途径[J].西部素质教育,2024,10(1): 14-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