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国务院.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EB/OL].(2017-07-08).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07/20/content_5211996.htm. [2] 科技部,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关于加快场景创新以人工智能高水平应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EB/OL].(2022-08-12).http://www.most.gov.cn/xxgk/xinxifenlei/fdzdgknr/fgzc/gfxwj/gfxwj2022/202208/t20220815_181879.html. [3] 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国家人工智能产业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EB/OL]. (2024-01-10).http://www.miit.gov.cn/zwgk/zcwj/wjfb/tz/art/2024/art_1234567890.html. [4] 张辉刚,张越,王宇澳.逻辑理路、发展限路与破局进路:西部高等院校推广引入人工智能类课程的困囿审思及对策探赜[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41(1):94-98. [5] 徐志伟. 大湾区大学计算机本科课程体系设想5要点[J].计算机教育2025(1):2-5. [6] 2024年河北工业大学人工智能专业AI分析报告[R].2024年河北工业大学人工智能专业AI分析报告[R].2024. [7] 许良武,姚丽丽,林兆骥.“产教赛创”融合模式下应用型本科人工智能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24,36(20):209-212. [8] 高山. 双师课堂提升人工智能创新人才培养质量[J].中国教育学刊,2024(S1):177-179. [9] 郝兴伟,周元峰,任立英.面向非人工智能专业的人工智能教育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24(9):38-43. [10] 马志强.翟娜.王洪彬.等. 人工智能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课程体系建设探索与实践——以内蒙古工业大学为例[J].软件导刊,2024,23(8):174-179. [11] 黄智若,沈晓沛,陈湖星,等.“医学+人工智能”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24,38(3):271-275. [12] 赵欣. 人工智能微专业构建与实施初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4(11):40-43. [13] 许新征,王冠军,李向群,等.“新工科”背景下人工智能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24(5):1-4,14. [14] 周福辉,吴伟,张小飞,等.以重大项目群为牵引的空天信息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建设[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24(2):84-90. [15] 陈俊杰,谢聪娇,周艳青.跨专业人工智能课程多层次教学改革探究[J].高教学刊,2023,9(33):129-132. [16] 潘禹辰,呼玮,杨建梁,等.新文科下的信息资源管理专业人工智能课程体系设计[J].图书情报知识,2023,40(6): 42-51,67. [17] 张志新,唐佳音,张惊涛,等.高校人工智能类课程建设现状调查与对策——以河北省为例[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0(3):107-1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