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沈满洪,余璇.习近平建设海洋强国重要论述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48(6):5-17. [2] 段泽徐,胡艳,徐裕萍,等.乡村振兴视域下涉海型农林类高校双创教育的发展路径——以浙江海洋大学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2,33(3):273-276. [3] 李玉,李谷祺,吴建新.《海洋调查》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考试周刊,2008(21):16-17. [4] 邹柯姝,刘丽.华南农业大学海洋生物资源类课程的教学建设初探[J].教育现代化,2019,6(85):174-175. [5] 关于加强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指导意见[EB/OL].(2021-02-26).https://sysbc.scmc.edu.cn/2021_02/26_10/content-29053.shtml. [6] 高亚辉,杨军霞,骆巧琦,等.海洋浮游植物自动分析和识别技术[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S2): 40-45. [7] 吴泳江,蔡明成,孙翰昌,等.环境DNA宏条形码在浮游动植物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J].渔业研究,2023,45(4): 399-407. [8] 李文文,王炳谦,黄天晴,等.鱼类生长分子标记的研究进展[J].水产学杂志,2022,35(5):111-117. [9] 《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6年)》[EB/OL].(2022-10-28).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2-11/01/5723273/files/23f1b69dcf8b4923a20bd6743022a56f.pdf. [10] 隋江华,李昕,张堂伟.海上专业虚拟仿真教学中心建设的实践探讨[J].航海教育研究,2015,32(3):70-75. [11] 柯长青,肖鹏峰,李满春,等.地球系统科学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16(10): 83-87. [12] 吴海龙,徐军田,赵亚婷.虚拟仿真教学在海洋生态学研究生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21(1):96. [13] 孙际佳,陈骁,张晓勇,等.近海海洋生态调查虚拟仿真实验的设计与实践[J].现代信息科技,2022,6(8):138-141. [14] 刘伟. 基于人才强国战略的高等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路径选择[J].现代教育管理,2023(10):82-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