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宋丽娜. 科教融合、校企合作下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9(2):1-2. [2] 梁玮. 科教融合理念下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9(9):40-41. [3] 温辉,金继承,郭毓东.科教融合助推创新人才培养[J].中国高校科技,2019(3):55-56. [4] 吴丹丹,马海泉,张雷生.浅析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的耦合机制[J].中国高校科技,2018(Z1):7-10. [5] 尚妍,刘晓华,东明,等.高精尖培养模式下能源与动力类实践教学的探索[J].实验室科学,2014,17(3):1-3,7. [6] 王嘉铭,白逸仙.培养一流人才:以科教融合实现人才培养模式变革[J].高校教育管理,2018,12(3):109-115. [7] 侯长林. 高校课堂教学的思辨性[J].山东高等教育, 2019,7(6):44-48. [8] 贾莉,马锴果,赵浩,等.荧光分析实验的教学拓展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22,41(3):165-168. [9] 高霞,周凌云,席景砖.荧光分析法在环境有机污染物检测中的应用[J].光谱实验室,2011,28(4):2008-2016. [10] 李永强. 荧光分析法在测定环境污染物中的研究与应用[D].郑州:河南大学,2007. [11] 沈希,罗黎敏,杜学文.高校劳动教育的思考与实现路径——以专业学位人才培养为例[J].中国高教研究, 2021(9):77-82. [12] 姚聪莉,任保平.创新人才培养的逻辑及其大学教育转型[J].中国高等教育,2012(7):9-12. [13] 刘升学,彭仲生,王莉芬.科教融合视域下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以南华大学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0,40(36):10-12. [14] 王荣明,陈学慧,牛珩,等.科教融合理念下的创新人才培养[J].中国高等教育,2018(10):49-51. [15] 陈贝贝,何蔓,胡斌.加强分析化学课程的教研结合[J].大学化学,2014,29(6):11-14. [16] 叶兆宁,周建中,杨元魁.以设计思维开发和实施STEM课程[J].人民教育,2020(7):56-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