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冀保峰,刘一凡,王毅,等.新工科背景下CDIO多元协同电子信息实践平台建设[J].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4(1):93-95. [2] 葛亚楠,徐锋,王化明.新工科背景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程训练中心为例[J]. 科教导刊, 2024(3):44-46. [3] 李文成,谢坤.新工科背景下流体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信息化论坛,2024(1):69-71. [4] 李锟,付卓,张高峰,等.新工科背景下智能制造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24,10(3): 119-123. [5] 雷达,罗斌,赵中国,等.基于校企融合的新工科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探索[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4,7(5): 190-193. [6] 马晓君,李春江,邢传波,等.地方高校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现状剖析[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4(5):1-3,6. [7] 陈静,朱华炳,李伟.工程训练课程多学科交叉项目式教学改革实践[J].高教学刊,2024,10(S2):124-127,134. [8] 卢小海,梅秋燕,罗瑞.新工科背景下工程训练中心建设与实践[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2,5(18):106-108. [9] 薛桂娟. 工程训练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实践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4(21):94-96. [10] 宋春艳,侯培国,王雪姣,等.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工程实训教学转变的探索实践[J].科技与创新, 2022(5): 142-144,151. [11] 何家旭. 数智化时代高校继续教育智慧化发展[J].继续教育研究,2024(6):1-5. [12] 杨树财,郭静兰,夏伟,等.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工程训练课程建设探索[J].高教学刊,2024,10(12):46-49. [13] 夏瑜,周蓓,周立凡.项目中心课程模式研究与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6):121-125. [14] 曲鹏举,黎书文,杨建强.高校“基础工程训练”课程中的“虚+实”探索[J].贵州农机化,2024(1):42-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