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毛锦华,梁艳,蒋梦涵.“专创融合”课程体系设计与实施——以北京财贸职业学院为例[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21,37(1):59-63. [2] 曾秀臻,李亚昕.论高职“专创融合”的课程选择及实施路径[J].职教论坛,2020,36(7):64-70. [3] 杨宝林,史培华.作物生产技术[M].第1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9. [4] 倪明辉. 应用型本科高校“跨学科专创融合”教学模式构建——以黑龙江工程学院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23,44(2):63-67. [5] 刘敏,王耀南,谭浩然,等.专创融合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探索实践——以湖南大学控制学科为例[J].研究生教育研究,2023(1):54-57. [6] 郑玥,孙卫芳.高职院校专创融合培育卓越技术技能人才的现实困境与实施策略[J].教育与职业, 2022(24):85-90. [7] 刘丽华,孙翠香,关志伟.专创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创客教育实践路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22(35):80-87. [8] 董慧. “专创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的重构与变革[J].职教论坛,2022,38(10):59-64. [9] 傅小倚,周玥.专创融合理念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究[J].科技创业月刊,2022,35(9):135-137. [10] 杨兴凯,张雁鸣.“大平台+”支持下的新商科“课赛训创”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探索研究——以东北财经大学为例[J].创新与创业教育,2022,13(3): 73-81. [11] 蔡军,邱秀丽,封声凤.基于现代产业学院的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融合路径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22,35(8):99-102. [12] 杨安. 专创融合视角下外语类跨文化交际课程实践探析[J].创新与创业教育,2022,13(4):132-137. [13] 张庆芳,贾小宁,孔秀琴,等.环境工程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实践研究——以兰州理工大学“环境化学”课程为例[J].甘肃高师学报, 2022,27(2):57-61. [14] 王永钊,程扬,李丽军.职业院校专创融合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22,43(8):28-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