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钟登华. 新工科建设的内涵与行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3):1-6. [2] 吴爱华,侯永峰,杨秋波,等.加快发展和建设新工科主动适应和引领新经济[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1):1-9. [3] 张勇,程晓红,王昱洁,等.“新工科”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与实践——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例[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20(12):1-4. [4] 赵进辉,袁海超,刘木华,等.“新工科”背景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创新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和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6(56):1-3. [5] 蔡凡,朱同波.新工科思维下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例[J].装备制造技术,2020(10):235-237. [6] 张洁寒,张瑜.基于新工科理念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9,6(18): 28-31,35. [7] 王亚君,关维国,曹洪奎.新工科背景下电子信息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4(6):125-127. [8] 谭玉枚,余长庚,凌永发.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例[J]. 贺州学院学报,2020,36(2):160-164. [9] 王玮,高飞.电子信息类新工科人才培养体系构建[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2(7):10-12. [10] 杨佳,王英志,高晓红.新工科视域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J].科技视界,2020(20):31-32. [11] 闫嘉, 冯雨晴, 王丽丹,等.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与电子信息类专业教育融合的探索与实践[J]. 创新教育研究, 2021, 9(3):274-680. [12] 周开军,覃业梅,谭平,等.新工科背景下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12):61-62. [13] 沈瑜,王霖,张泓国,等.电子信息专业创新创业实训体系改革研究[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22,44(3): 173-177. [14] 刘会衡. “新工科”背景下电子信息类人才校企协同培养与实践研究[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21(1): 6-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