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魏勇. “双创”人才培养模式中党支部作用发挥策略研究——以上海市H高校S学院党支部为例[J].改革与开放,2021(6):13-17. [2] 李凤龙段祥伟陈圣泽. 新时代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路径的相关思考[J].新丝路:上旬,2021(10):1-2. [3] 程聪慧,刘昱呈.高校创新创业实验室建设的国际镜鉴——美国顶尖大学的经验及启示[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2,34(2):85-92,102. [4] 王健,骆素华,黄丽,等.盘式光学体全息存储与再现实验教学系统设计及其在信息光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1(23):56-58. [5] 陈迪,陈鹏枭,朱文学,等.依托教学科研团队提出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的策略[J].科技风, 2022(5):17-19. [6] 陈中红,查明,蒋有录,等.油气成藏机理模拟实验室建设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11): 244-250. [7] 王宁,杨新涯,刘芳兵.大学文化活动促进馆藏建设的创新实践研究——以“重大记忆”收藏计划为例[J].图书馆建设,2015(11):31-33. [8] 林月. “互联网+”大赛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探析[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21): 130-131. [9] 林小军,刘君,张红岩,等.基于课外师生工作室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4):26-28. [10] 陈侠飞. 创新系统视角下产业环境与高技术产业创新的交互影响研究[D].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 [11] 钱霞,杨效华.以问题解决为手段在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J].物理与工程,2015,25(4):73-76. [12] 王晓丽. 试析高职院校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27(4):93-94. [13] 张涛,张宪国.依托重点实验室培养本研一体创新型人才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20(51):386-388. [14] 季荣生,刘大锰,赵志丹,等.加强科研团队建设引领地学人才培养[J].中国地质教育,2021,30(2):19-23. [15] 肖慧,徐哈宁,原源,等.地学仪器方向梯进式实践教学路径探索[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2,5(23):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