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凡. 教育生态学视域下地方本科院校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考[J].南阳理工学院学报, 2022,14(1):90-96. [2] 刘盈楠. 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演进研究(1978—2020)[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21. [3] 郭名静,熊鑫,曾庆立.“实践+”为核心的理工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21,40(8):203-207,212. [4] 侯旭锋,牛亮峰,李丹丹,等.“训练—项目—竞赛”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及实践——以化学人才培养为例[J].广东化工,2021,48(16):333-334. [5] 孙艳春,李奇虹.应用型本科高校财务管理专业“课证赛岗”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20,36(7):8-10. [6] 徐伶伶,张淑莲,张欣.民办高校大数据方向“一定位三对接”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J]. 时代汽车,2021, 21(2):98-99. [7] 童海玥,陶雪,施明毅.基于CDIO的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1,17(35): 246-248,263. [8] 肖莹慧,韩杰,路璐.基于OBE理念下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1,17(4): 141-144. [9] 朱晓莹.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20,36(12): 25-29. [10] 赵琦. 工程专业认证背景下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策略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21. [11] 夏帅,陈瑞成,翟晓东.应用型本科电气专业“赛教融合”实践教学体系探索与实践[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10(20):56-58. [12] 曹天杰,林果园.开展专业认证推动毕业设计质量提升研究[J].高教学刊,2022(7):45-48. [13] 刘根. 双体系渗透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20,24(4):112-118. [14] 黄明月. 近十年国内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综述[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0,37(1): 92-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