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2(Z1):2-5. [2] 李滢. 智慧城市中大数据时代下物联网技术的运用[J].互联网周刊,2023(1):74-76.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N].人民日报, 2021-03-13(001). [4] 吕敬祥,曾会珍,龙满生.新工科背景下物联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2(6):63-66,93. [5] 李辉,杨思佩.“一带一路”倡议下高校创新创业课程建设的逻辑遵循、实践困境与行动路向[J].现代教育管理,2022(11):110-119. [6] 刘继安,李岳璟,丁黎.未来技术人才培养:挑战与体系重构——基于中国科学院大学未来技术学院的案例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2): 22-31. [7] 张文英,赵崇阳,高峰.创新创业教育对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探索与实践——以西安理工大学为例[J].中国大学生就业,2022(22):55-62. [8] 梅平平. 中外合作办学对高等教育的影响[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41):89. [9] 牛安娜,杨鹏.中俄合作办学模式下理工俄语混合式教学模式初探[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22,36(4): 13-19. [10] 王东平,闫震,霍晓倩,等.基于竞赛项目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践行路径[J].西部素质教育, 2023,9(8):9-12. [11] 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21版)[EB/OL].2021-08-31).https://computer.haut.edu.cn/info/1029/10837.htm. [12] 甘有洪,高碧云,曾晓娟,等.混合式教学在医学教育中的研究现状、热点及趋势——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23,37(2): 125-131,145. [13] 李金土. 地方高校新工科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探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2020(24):49-53,64. [14] 周梅,张登银,李养群,等.新工科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实践与研究——以物联网工程专业为例[J].软件导刊,2020,19(11):262-2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