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陈珂,丁烈云.我国智能建造关键领域技术发展的战略思考[J].中国工程科学,2021,23(4):64-70. [2]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N]. 人民日报,2020-11-04(001). [3] 满轲,程海丽,崔光耀,等.智能建造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智能制造,2022(1):121-123,127. [4] 丁烈云. 智能建造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5):1-4,29. [5] 梁静鑫,祁明德,刁衍斌,等.“产学创”:新工科人才培养工程实践系统的优化机制[J].系统科学学报,2022(2):105-109. [6] 亢舒.建造大国迈向建造强国[N].经济日报,2022-06-27. [7] 谢笑珍. “大工程观”的涵义、本质特征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3):35-38. [8] 谢红强,李渭新,李洪涛,等.基于“大工程观”的大水利创新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以四川大学水利类专业人才培养改革为例[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2,5(9):79-83. [9] 李培根. 工程教育需要大工程观[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3):1-3,59. [10] 居里锴,徐建成.“大工程观”下工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3(10):68-70. [11] 张卫华,李照广,隋智力,等.新工科背景下智能建造专业集群建设探析——以北京城市学院为例[J].高教学刊,2020(21):96-98. [12] 徐广舒. “互联网+”时代智能建造专业集群的教学资源建设[J].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19(1):83-86. [13] 陈伟娇,乔春珍.智能建造专业流体力学课程教学模式与方法探索[J].现代商贸工业,2023,44(7):251-253. [14] 张桂香,吉莉,李一菲,等.新工科背景下科教融合的关键要素剖析——基于学生视角的实证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22,34(7):70-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