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刘奕琳, 徐勇. 新农科建设的必要性、框架设计与实施路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22, 40(2): 145-149. [2] 马占强,赵威,王贺正,等.新农科背景下创新创业卓越农学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河南科技大学卓越农学人才培养为例[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2,5(6):149-151. [3] 王杜春, 牛海燕. 面向现代化大农业的新农科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 中国农业教育, 2021, 22(6): 6-11. [4] 魏卫东,谢久祥,田丰,等.农科专业生物统计教学现状调查问卷分析与思考[J].大学教育,2017(12): 68-70. [5] 邓诣群, 曹广祥. 面向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农科建设实践[J]. 中国农业教育, 2021, 22(6): 2-5. [6] 周爱明, 王满囷, 王永模. 生物统计与田间试验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和思考[J]. 教育教学论坛, 2015 (21): 283-284. [7] 易鹏, 吴能表, 王进军. 新农科课程思政建设:价值、遵循及路径[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48(3): 78-87. [8] 刘纳. 基于“互联网+”的课堂互动教学模式探究[J].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21(20): 62-66. [9] 彭佳师. P值争论对生物统计学课程教学的影响[J]. 生物学杂志, 2020, 37(6): 120-122,129. [10] 李亚鹤, 赵建国. “双创”背景下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探索——以宁波大学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课程为例[J].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2(1): 39-41. [11] 邢光南, 管荣展, 盖钧镒. 科研反哺教学在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课程中的初探[J]. 中国农业教育, 2017 (5): 67-70. [12] 李喜焕, 祝丽英, 黄亚群, 等. 提高应用类课程教学效果的途径——以“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为例[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 2018, 20(3): 98-103. [13] 张奇, 叶江华, 涂良剑. 地方应用型高校《田间试验与生物统计》教学改革与实践[J]. 高教学刊, 2020(26): 111-113. [14] 董维春. 为乡村人才振兴提供教育支持[J]. 中国农业教育, 2021, 22(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