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何文滢,钟志勇.国内混合式学习研究评述与展望(2005—2021年)——基于VOSviewer的可视化分析[J].教育文化论坛,2022,14(5):124-135. [2] SchaufeliWB,MartinezIM, Marques-Pinto A, et al. Burnout and engagement in university students: Across-national study[J].Journal of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2002,33(5):464-481. [3] 方来坛,时勘,张风华.中文版学习投入量表的信效度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16(6):618-620. [4] 李伟丽,孔华秀,候亮,等.大学生的不同学习投入类型及其影响因素[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2,40(6): 145-150. [5] 吴珊. 本科生学习性投入的调查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7. [6] 李志河,王元臣.分布式认知视域下大学生在线学习投入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数字教育,2022,8(4): 31-37. [7] 鲁华,倪毅然,尤程程,等.混合式学习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策略[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1,13(31): 21-25. [8] 兰国帅. 探究社区理论模型:在线学习和混合学习研究范式[J].开放教育研究,2018,24(1):29-40. [9] 张瑞芳,齐丽娜,许丽雅,等.混合式学习模式下本科生网络协作学习中介模型构建[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1(7):41-43. [10] 于歆杰. 论混合式教学的六大关系[J].中国大学教学,2019(5):14-18,28. [11] 邱源,刘远芳,陈曦,等.基于NSSE-CHINA调查的高校学生学习投入影响路径分析[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8,1(5):12-15. [12] 门志国. 教育客体维度下大学生学习投入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评论,2022(1):123-137. [13] 舒晖,王以伍.基于现代远程教育的混合式学习模式转型发展路径研究[J].实验科学与技术,2022,20(5):105-110. [14] 黄景文,杨瑞琪.技术创新视域下高校混合式教学的优化路径[J].中国教育信息化,2022,28(9):52-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