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杨月平,朱忠华,曾晟. 我国高校铀矿地采冶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J].中国地质教育,2017,26(2):12-15. [2] 陈鹏,龚文平,林小云. 勘探开发一体化背景下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31):151-152. [3] 张树明,郭福生,孙占学,等. 地质类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7(1):68-71. [4] 郭福生,叶长盛,陈平辉,等. 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地学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地质教育,2020(2):14-20. [5] 吴志春,郭福生,张树明,等. 江西相山铀矿田科研成果在本科地质教学中的应用[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9(4):390-395. [6] 宋健,唐春安,亢方超. 深部矿产与地热资源协同开采模式[J].金属矿山,2020(5):124-131. [7] 黄启帆,杨亚新,谢尚平,等. 探地雷达与高密度电法在铀尾矿库地下结构可视化中的应用[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42(2):156-162. [8] 汤洪志,刘庆成,汤磊,等. 铀矿资源勘查三维电阻率采集系统与应用研究[J].铀矿地质,2014,30(2):108-115. [9] 徐哈宁龚育龄邓居智,等.三维电阻率采集系统与成像技术[M]. 北京: 中国原子能出版社,2019. [10] 牛花朋,谢庆宾,孙晶,等. 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矿物岩石实验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20,39(4):170-173. [11] 叶益信,邓居智,方根显. 高频大地电磁测深(EH-4)在热储构造勘查中的试验研究—以抚州地热区为例[J].地质与勘探,2011,47(4):649-653. [12] 徐光明,朱天星. 东华理工大学:科研团队助力防汛抗洪[N].中国教育报,2020-7-22. [13] 朱天星,卞晔. “上天”“入堤”“测土”—东华理工科技“神器”助力圩堤排险[N]. 江西日报,2020-7-21. |